2025年04月
报告期内,本集团以“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加强约束、优化结构,强化内生、合理补充”作为资本管理原则,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充分保障信贷投放,引导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战略转型与价值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6%、11.00%、12.89%,整体保持稳定。
随着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以及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本行将深化资本节约理念,严控资本消耗,优化资本占用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同时持续完善资本补充机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适时适量补充资本,提升全行资本充足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
2025年04月
本集团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稳总量、调结构、强管理、化风险”的总体原则,积极推进落实“金融16条”、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保交房等相关工作,促进本集团房地产业务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立足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房地产领域存量项目贷后管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化解存量房地产项目风险。在宏观经济回暖和房地产市场企稳的背景下,本集团房地产领域风险总体可控。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对公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表外授信、标准债权投资、非标债权投资、债券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授信业务余额3,951.6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45.10亿元,降幅5.84%。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334.39亿元,占比84.38%,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28.59亿元,降幅3.71%。保函等表外授信业务余额17.7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04亿元 ;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C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及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业务余额251.7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1.09亿元 ;同业投资275.9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1.46亿元 ;房地产企业债业务余额59.7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48.61亿元。本集团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以项目融资为主,项目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以项目土地、在建工程抵押,追加项目公司股权质押和集团担保。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166.9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40亿元,比半年末减少13.09亿元 ;不良贷款率5.01%,比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比半年末下降0.28个百分点。此外,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房地产相关净值型理财、委托贷款、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534.9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11.19亿元,降幅17.21%,整体规模较小。
下阶段,本集团将继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房地产行业的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适度有序发展增量业务。根据业务市场化程度,对各类房地产业务分类施策,力求量、价、质平衡。全面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工作要求,发挥城市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对于纳入“白名单”的存量出险项目,积极推动风险化解。推动保障性住房收购、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等政策支持业务,用好再贷款工具,优先支持能够对本集团存量出险房企产生库存去化的收购项目。对于市场化房地产业务,回归项目本源,结合城市能级和房企实行差异化策略,推动房地产开发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2025年04月
本行不断加强信用风险主动管理,基于行业研究和信贷政策引领信贷组合安排,强化行业限额和客户集中度管理 ;建立风险信号分级推送、重大信用风险报告、重点客户贷后跟踪会议等主动管理工作机制,压实各级贷后管理责任,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效防范新增授信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良贷款生成率1为1.49%,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生成率连续四年稳步下降。
本行前瞻性应对不良资产处置化解的新形势、新变化,调整优化资产保全管理模式,坚持分类施策,注重科技赋能,谋求手段创新,综合提升处置化解成效。报告期内,本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673.60亿元。其中,清收处置不良贷款636.01亿元,按照处置方式划分,现金清收73.63亿元、转让98.57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95.89亿元、核销361.43亿元、抵债等其他方式清收处置6.49亿元 ;清收处置非信贷不良资产37.59亿元。同时,本行持续强化已核销资产回收工作,深挖已核销资产回收价值,报告期内实现已核销资产现金回收101.70亿元,继续保持良好清收成效。
下阶段,本行将持续关注外部风险形势变化,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强化信贷政策对业务发展指导作用,推进落实信贷组合管理目标,不断优化资产结构 ;有效提升贷后管理质效,严控新增大额不良资产,加强资产质量源头管控 ;聚焦房地产、零售信贷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推进处置化解工作 ;坚持经营不良资产理念,充分发挥资产保全止损减损作用,有效兼顾风险化解与处置效益的合理平衡。
2025年04月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376.00亿元,同比下降7.86亿元,降幅2.0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2.45亿元,同比下降9.91亿元,降幅5.15%,主要由于代理保险、代理基金费率下调,代理及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93.55亿元,同比增加2.05亿元,一方面由于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另一方面,抓住债券市场机会,加大流转。
2025年,本集团将坚持以服务创造价值,做好客户综合服务及产品创新,培育中间业务增长动能,推动非利息净收入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客户全量资金服务,以存量客户挖潜及新客营销并重,提高公司、零售客群的财富产品覆盖度,做大金融资产规模。二是深化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提升交易银行产品渗透率,带动上下游客户延伸,做好公私业务联动,提升中间业务收入。三是把握消费复苏机遇,持续完善支付场景建设,做强基础服务。四是化市场前瞻研判,提升债券投资、外汇业务、贵金属等投资交易能力,促进非息收入增长。
2025年04月
报告期内,本集团净息差1.39%,同比下降7BP。净息差下降主要由于资产收益率下行。资产端,受LPR下调及市场利率下行影响,同时贷款投放竞争加剧,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 ;负债端,落实利率自律要求,把握利率下行窗口,积极吸收低成本资金,负债成本显著下降。报告期内,本集团存款付息率2.14%,同比下降17BP,各季度存款付息率环比持续下降。
2025年,本集团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继续加强净息差管理,全力保持息差稳定。资产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加大力度管控低回报资产,促进优质资产投放,优化资产结构。同时,提高对市场利率的前瞻性研判,充分把握市场机遇,灵活配置各类资产。负债端,严格落实利率自律要求,加大力度吸收活期存款,改善存款期限结构,择机吸收稳定资金,保障流动性稳定的同时,有效压控负债成本。
2021年11月26日
2000年12月19日,本行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016。
2009年11月26日,本行H股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1988。
2021年11月27日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号。
2021年11月28日
投资者可以通过上海交易所网(www.sse.com.cn)或民生银行网站www.cmbc.com.cn)查询有关民生银行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民生银行的投资者热线或投资者信箱咨询有关问题。投资者热线电话是:(8610)-58560975,(8610)-58560824;投资者信箱:cmbc@cmbc.com.cn。
2024年10月25日
本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聘请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担任本公司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2021年11月28日
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